點擊量:發布:2023/02/23來源:黨委宣傳部審校:黃江滔
編輯:秦淑文| 責編:黃江滔在曲師大的萃華園有這樣一座假山,它是萃華園景區最具標志性的景點,它是青年學子流連忘返的合影打卡地,它是令無數校友心心念念的母校情愫……它叫“九山峰”,它見證了曲園的發展過往,更承載了一位良師的風骨與追求。
張九山先生是濱州市陽信縣人,就讀于齊魯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學校教育工作。20世紀50年代中期,因工作需要,張九山先生從惠民師范學校調入曲阜師范學院,開啟了他的“曲園”生涯。
那個時候,學校剛從濟南遷址曲阜兩年左右,各類物資相對匱乏,對于化學這樣一個新籌建的學科來說更是困難重重,尤其是在教學管理方面,急需年富力強的人員來擔當重任。張九山在中學和中師工作期間曾長期擔任領導職位,有著豐富的管理經驗,可謂是絕佳人選。在時任黨總支書記兼主任王琪先生、副主任張九山先生的帶領下,在全系教師的共同努力下,8年間,我?;瘜W系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可喜的成績,其所培養的400余名畢業生成績卓著,涌現出以中科院院士王恩多為代表的一大批曲園驕傲。
張九山先生為人忠厚、樸實無華,在生活中艱苦樸素、省吃儉用,對學生、對學校更是盡心竭力、滿懷深情,在其生病住院期間,他念念不忘的還是學科建設和最記掛的學生們……張九山先生因病去世后,其夫人曹女士尊重先生的遺愿和囑咐,將張九山先生省吃儉用積攢的工資一萬元人民幣無償捐獻給了他為之奉獻畢生心血的曲園。
為傳承張九山先生教育報國的高尚情懷,表彰其對曲園的杰出貢獻,學校在20世紀80年代興建萃華園時,將張九山先生捐贈款項用于購買建筑石料和支付工錢,并在萃華園的東南部位修建了用張九山先生命名的“九山峰”。
如今,漫步萃華園內,遙望九山峰上,已是流水淙淙、鳳鳥吟唱,它在一代代曲園人的心中鐫刻下的,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美麗畫卷。在今日曲園人奮進的步伐中,奏響的是木鐸金聲的美妙音符。
九山峰,聳立起的,不只是一座峰,更是以張九山先生為代表的一代代曲園教師敬業奉獻的師道精神。
感謝孫海濤、石會學、趙琪的聯絡與大力支持
發布:曲阜師大新聞中心
終審:劉永禮